专访李小加(下):用国际资本“滴灌”小微企业,只有在中国能做成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昨天,直新闻推出《专访李小加:让中国逻辑和国际规则在前海有机融合》,是李小加专访的(上)篇,今天推出的(下)篇,聚焦国际资本与小微企业。
早在去年5月,李小加宣布不再续港交所行政总裁合约后,外界就不断猜测他的去处。去年年底,在媒体告别交流会上,李小加说“我不太想打工了”。于是后来我们知道:李小加再次“转变赛道”,成为一名创业者,启动了连接中国小微企业和全球资本的投资平台,做了一件在他看来“今天只有在中国能做”的事情。
为什么只有在中国能做?李小加说,因为中国的互联网数字化,把中国的本来是天南海北的小微企业,现在全部都像是以色列的农业一样连接起来。以色列的农业是如何连接起来?我们不妨留个悬念下来在专访中找答案。
在港交所的11年里,李小加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实现了不同市场之间最有效率的对接,如今他搭建的“滴灌通”,也是一种联通,让“全世界已经没有收益的资本找到一个投资的蓝海,同时把世界的资本拿来去支持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基础要素和DNA,就是最小单位的经济细胞里边的小微企业。
9月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发表致辞时表示,中国将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这是时隔三十余年,内地资本市场迎来又一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在定位方面,北交所将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李小加说,北交所定位很清楚了,是服务中小企业,但是这些中小企业是参加过“高考”、能够成为参天大树,科技含金量更足。
而对于小微企业,李小加形容更像是漫天遍野的小树小草,虽然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们是中国经济中的强劲支撑力,是中国经济最核心的、基层的底层元素。实际上,中国有近2亿个小微企业,这些劳动创业者大多是拿自己拿钱做点小生意,投资这种生意的回报其实相当好,但它永远不可能成为翻几倍、几十倍的这样的生意,它的核心是健康成长,能够服务我们整个的消费者社会,让我们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壮大。
“资本没有理由不服务他们,以前是没有办法服务他们,今天有办法服务他们了,就要给它一滴滴地注下去,让这些小微企业一个个能够发展起来。”
用李小加的话说,“滴灌通”就是服务他们,就是跟小店主、劳动创业者开店,小店主投小部分,“滴灌通”投大部分。
“这是一种科学公平的产品,而且是高度市场化的产品,而且只有在今天的中国才能执行,而且要靠互联网的数字化去自动执行。”
此次专访,是直新闻推出的《新使命大未来——港澳名人系列访谈》其中之一。您也可以关注深圳卫视14日晚上播出的《直播港澳台》栏目,观看专访。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您离开港交所后创办了滴灌通,滴灌通的概念是构建一个投资平台,用以把国际资本引入內地小微企业,前海的机遇对类似这样的平台,是不是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另外我们也想了解一下,将国际资本引入内地小微企业的突破点是在哪里?
港交所前行政总裁 李小加:在传统金融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运营逻辑就是公司必须足够大,必须要有门槛。因为在过往我们任何投资者特别是有广泛的散户参与的资本市场的话,你的信息要透明,你的交易要集中,你的风险也要有很好的控制,因为这毕竟是所有人都要参加的一个市场,那意味着这个公司的透明度是靠什么解决?是靠很多的中介机构背书、律师、会计师做账,最后要监管部门批准。这一切都要花很多钱,如果公司很小,你开一个小餐馆、开个理发店,你付不起这样的基础成本。所以说过去这样的一种成本,就是说过去的这种传统金融,特别是这种市场的话,你很难服务到小微企业,相对来说单位成本太高,不可能有效。
在过往的话,银行和小微企业的距离还是蛮近的,不像是资本市场一般还是高高在上,银行在各地的都有分行小支行,但问题是银行的产品可能对小微企业是不一定很合适的信贷产品,对银行本身也不一定合适,因为小微企业的运营周期都非常独特,家里突然有一条路给修路了,政府一修路,你们家那个小餐馆肯定两三个月都没生意,可是你这种还本付息的这种没有什么太大灵活性的产品,在小微企业很困难的时候反而令它雪上加霜。同时小微企业单个的风险还是蛮大的,因为小微企业作为信贷对象来说的话,银行的最高利益是封顶的,它的收益就是它的利息,可是小微企业出了风险,那是没底的,对不对?只能控制它的不良资产率,那就意味着信贷产品在小微行业里面很难做大,你做大了就有风险,做大以后为银行体系带来风险那也是不行的,所以银行信贷产品对小微企业也比较困难。
可是刚才讲了资本市场又是“高大上”的,公司得足够大,你像港交所上市公司也就是2000家,国内上市公司合起来也是几千家,纽约搞了200多年也就4000家。咱们中国有近2亿的小微企业,哪怕我们把百分之一、二或是百分之五、六作为融资对象,那我们也是百万、上千万计的小微企业,怎么让传统金融能够走到这里面去,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我们金融人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做了很多年,今天为什么有可能?就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数字化,把中国的本来是天南海北的小微企业,现在全部都像是以色列的滴灌农业一样连接起来。以色列是天上不下雨,地下又没水,可它现在是欧洲最大的花果的输出国,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把每一棵小树都拿小塑料管连起来了,水都是可以直接通过各种各样的仪表,各种各样的二级、三级泵站泵到根上去了。
中国今天已经是互联网的数字化,你可以把它想成中国的小微企业的收入全部都在一个小管子里面,已经都数字化了,那意味着不用再采取过去的那种集中起来、公司得足够大才行的模式了。咱们就在收入上面,看看能不能和小微企业进行一个融资,把它的收入作为融资的对标,我也不要成为他的股东,那太费劲,光工商登记那就得几百万、几千万,你怎么登记的过来?咱们就跟他在收入上进行、把我们的股权翻译成收入的一个比例,在收入上面跟它分成。怎么分?那就要靠互联网企业,节点企业。就是我们这个小微企业都在一个大网上,这个网有很多节点,各种各样的节点企业,节点企业是谁?就是各种各样的平台公司,包括电子商务公司、各种各样的连锁店、加盟店,各种各样的软件企业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够控制住很多小微企业的电子收入的支付关口,既然有这种关口支付,他就能知道哪个企业好,哪个企业差,这是第一。所以说我们有信息可以顺藤摸瓜找到这些企业,把钱给他们。
但第二点更重要,这个收入的回报怎么办?收入的回报如果一个个地谈,那你谈不完那么多,小微企业也没那个时间跟你一个个地谈,那就直接在收入里面进行抓取,等于是一种投资,一定是投资,不能是信贷。投资什么意思?投资就是我给小微企业的钱是同甘共苦的钱,跟他们家亲戚给他的、跟他朋友和他自己的存款是一样的钱,这些钱是跟他同甘共苦的,不好大家就不分,好了的话大家都要分,这样对小微企业是一种合适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从投资方来说,你不是投一两个小微企业,投一两个小微企业那真有可能让你撞着好的了,挺好,撞坏了你就完了。所以说真正的投资是海量部署大量的小微企业。这样的话你可以容忍一部分的失败,因为剩下的好的给你带来的综合回报很好,你是一种组合性投资,不是一个单个的投资,整个组合好了,那就大数准则,像是保险公司,为什么保险公司天灾人祸时赔那么多钱出去,他还能赚钱?因为还收了很多保费的人是不用赔的,有事的是少数,他要通过精算。我们这也一样,我们投资几百万、上千万个小微企业,将来如果说有一天能实现的话,中间几十万倒了,还有上千万的能有很好的回报。
所以说它的收益和风险是完全匹配的,而信贷产品是不匹配的,好事和银行没关系,坏事背在银行身上,所以不是银行不努力,是这个产品不太容易做。投资产品是小微企业,那投资就是要靠这种大量的互联网网络把它放下去,然后一点点把它收回来,所以我们叫做百万生态,滴滴灌溉、粒粒回收,这是一种精准的使用金融,精准地放出去,精准地收回来。
滴灌通就是想做这么一种大的体系,把钱分散式地放出去,又能够把回报每天、每时刻的分散性地收回来。今天只有在中国能做这个事情,目前世界其他的国家的,只要有现金社会(就很难),你给人家钱了以后,最后他自己在旁边收现金,那肯定你这钱就收不回来了。我们一定要有个数字化的网络,很清晰的钱从那个地方进去,收入也从那儿回来,只有中国今天可以做。将来比如说一些人口比较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他们只要服务业和数字化网络很发达了以后,有可能做滴灌通这样的平台。
欧美这种发展发达国家,它的小微企业数量本身就比较少,传统的服务业也比较少,他们传统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也已经很多、很好了,他们没有那么多小微企业,也没有那么多服务性企业,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一个特别有可能做好的一件事,就是让全世界已经没有收益的资本开始找到一个投资的蓝海,同时把世界的资本拿来去支持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基础要素和DNA,就是最小单位的经济细胞里边的小微企业。
对于小微企业,我们首先把它的自有资金给它添足,对吧?自己的股本先添足,再把它的信贷产品引进来,让它有杠杆,千万不能是说它自个儿是空心儿的,钱还不足的时候,你就给他借钱,那风险就很大了。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您刚才分析了小微企业的风险、优势以及收益,我们其实想了解一下,像滴灌通这样的平台目前是否已经有国际资本对这个蓝海感兴趣的,如果有感兴趣的,资本究竟是对哪一个类型的小微企业感兴趣,这个是第一个问题。另外就是您刚才分析了这么多,其实还想请教您这方面的金融监管的问题,我刚也想到跨境理财通要有序地开放进行,也是为了金融安全,在对国际资本也好,或是资金流动也好,您认为在监管上可以有什么样的突破?
港交所前行政总裁 李小加:非常好的问题,首先国际资本以前根本想不到还有这种可能性(投资中国微小企业),所以现在他们看到了以后眼睛都亮了,因为以前只是集中在资本市场的几个大标的上来投资,能有机会做到现金流形式的投资,这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梦寐以求的,只是以前不可能,数字化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中国也没有施魔法,它就是今天的中国的数字化。
我们要投的都是小餐馆、小药店、小修车店、小宠物店、小的美容美发店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我们劳动创业者的各种各样的小店。这个特别有意思,中国老百姓很多人都是自己拿自己的钱来做个生意,如果这个生意两年内不能回本,一般人不太愿意把自个的钱或者亲戚朋友的钱拿来干这个事情,也就意味着他如果成功,他的回报是很好的,只是他没有很多钱,没办法做到迅速发展。
而且一个劳动创业者就开一个店,对他来说,是对他的才能的一种浪费。他开三到五、六个店最合适,因为刚好在他比较熟悉的区域,他们家里的兄弟姐妹都可以一起来开几个店,然后不同的店之间还可以互相协作,你让他开十几个店,他可能又解决不了,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可是我们这些劳动创业者很少有人能自己开第二个店的,能把钱凑起来开一个店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滴灌通”很多时候是去找这样的非常成功的小店。
小店主已经开过一个店,很成功,我们帮他开第二个店,第三个第四个店,让他把他的兄弟也从农村带出来,再开一个店,这是我们想干的事儿,对吧?
那么金融监管,大家首先讲为什么要监管?一般监管的时候,第一是可能金融市场有系统性风险,什么时候会有系统性风险?两种情况:你拿银行的钱,银行最终是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如果银行的钱大面积不良的话,你放微小企业也好还是总体来说、刚才提到的风险是大的,如果风险大,好处又和你没关系,你就需要控制,所以这种时候银行资本约束的监管是很重要的。
第二,你去拿散户的钱,比如说去做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都是老百姓的钱,都属于承担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的,那他自己又不能做出很清晰的决策,如果你把他的钱集中起来,去投了一个相对来说风险比较高的行业比如小微行业,而且经常是一种信贷产品的形式投给他们,这将来一定有一天会成为社会群体问题,所以这个监管一定要严格,所以你只要拿散户的钱、拿银行的钱,监管都要严格。
那么投资的话,我们今天投资的钱是国际的机构资本,机构资本对这个钱他自己是完全了解这个风险的,他也知道upside哪里,downside在哪里,他的投资收益在哪里,是不是能够合理地让他觉得这个投资风险能够承受。那如果这个事做得不好,他可能就不投了。所以说他做了投资决定、也是认赌服输的这种资金,没有监管者会对他们有过多的忧虑。
不过为什么这些年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尽管互联网数字化是我们做小微企业金融的成功核心,但在过往的互联网金融来说,我觉得有两件事情做可能是走了弯路。
第一,刚才讲的拿钱,拿着银行的钱、拿散户的钱,可能会有问题。第二你放钱出去,如果放钱出去给小微企业做高利贷,那本身也是有大问题的,或者是说把钱给了消费信贷,特别是我们很多年轻人自己没有还款能力的消费信贷的时候,那就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而且是有可能产生新一代的次代(危机)的产生,至少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监管都是监管你钱的来源,有没有给来源造成系统性的风险,使得不能承受风险的散户受到了这种市场中风险的冲击,或者你是不是借给了一个社会中间本来不应该这么大规模给他信贷的这个钱。所以说监管考虑的问题都很清晰,是有很清晰的对象的。
如果是大机构的钱进入到小机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一个个都很聪明,大家都拿自己的钱来开店,你这个钱对他没有吸引力,你没有任何人能说服他去拿你的钱,对吧?你这个钱给他投资、和他的钱又是同甘共苦的,他没有理由不拿。如果真碰到个别的小微企业不讲信用,把你的钱拿了以后,把店关了,把钱拿走了,那这是投资者必须承担的风险。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政府也不会出来给他做刚性兑付,也不需要政府来买单。
中国的小微企业都很聪明,他们自己算得是很清楚的,只要这个钱对他来说有用,他一定会拿的。拿了这个钱他如果他觉得不公平,他不付,这是两个人之间的一个冲突,这都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是属于双方都很清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而不是有了什么问题以后是需要政府出来要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和帮助某一方要来买单的。这种情况的话,我觉得监管上的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实际上你不要把“滴灌通”想成是所谓金融,它就是投资,我们就是投资开店,我们就是跟小店主劳动创业者开店,他投小部分、我投大部分,然后我们一起在收入上面进行回报、进行回收,赚了钱了,我们两家各分各的,不赚钱了,咱啥也不分。所以这是一种科学公平的产品,而且是高度市场化的产品,而且只有在今天的中国才能执行,而且要靠互联网的数字化去自动执行。我们不能天天去跟他讨论什么时候回钱,投了几十万块钱,雇个人去找对方互相谈几次,那钱就已经花光了,如果还牵扯到天天要去打电话、天天要去催账,那就没有办法来操作了,所以这一切都要在互联网数字化上面自动进行分账。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在当下中国的小微企业雨后春笋,现在我们也还说到一些新型中小企业,所以我想到前两天成立的北京交易所的服务定位,它是服务中小企业,帮助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北交所的成立是否是对应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需要?
港交所前行政总裁 李小加:首先我觉得北交所也好,深交所也好,上交所也好,第一和我们刚才谈的小微企业融资有本质的区别。本质区别是什么?他们是办大学的,高考后能考上了你才能去上清华、北大或者各种各样的大学,那是属于刚才所讲的在资本市场上市的,不管那个板有多大,比如说有主板,有创业板,也有中小板,即使就是中小板也都是我们所谓的一本、二本,不是清华北大也都是非常好的、大的“学校”,能够在那里上市的公司,包括新成立的北交所,(哪些公司)也都是要有一定的业绩和一定的规模。
对于小微企业的世界来说,上面说的都已经是大企业了,小微企业是什么?可能就是一个劳动创业者群,几个人十来个人,永远不可能长大,但他非常健康。资本市场基本上是为参天大树做的,当然里面也有很多VC、 PE,他们也在找小企业,但他们找的小企业和微小企业有个最大的不同:他们寻找的小企业一定得有机会成为大企业,他才会去投,不一定成功,比如说很多VC投100个企业,可能九十几个都失败,但是剩下了四、五个成功的可以涨了100倍,那他的钱也就都可以回来了。所以在资本市场上能够上市的基本还是属于要么已经是参天大树,或者有可能成为参天大树。
而小微企业更像是漫天遍野的小树小草,这些小树小草也许永远成为不了参天大树,他也没有这种的野心和理想。一个小餐馆,他不可能想着哪天到哪去上市,餐馆上市可能是以连锁店形式去上市,一个单店的小老板,作为劳动创业者他就是希望有一个很好的生意,而这种生意的回报其实相当好,但它永远不可能翻几倍、几十倍的这样的生意,但它的核心是健康成长,能够服务我们整个的消费者社会,让我们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壮大。
所以小微企业永远不可能去参加高考,他们做的是小学的事,中学的事,初中、高中、技校这种小的技术的小树小草,但是它确实遍布全国各地,是中国经济最核心的、基层的底层元素,它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仍然是我们经济中间非常强劲的支撑力。资本没有理由不服务他们,以前是没有办法服务他们,今天有办法服务他们了,就要给它一滴滴的注下去,让这些小微企业一个个能够发展起来。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说回到北交所,其实今年年初有媒体就报道内地会多成立一家交易所,您认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机点成立北交所?
港交所前行政总裁 李小加:我不是决策者,但是我相信北京想有一个自己的交易所这样的一种理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当时上交所成立的时候,最早的整个的设计都是从联办(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那边来的,那是属于90年代初的时候,对吧?所以我相信北京作为首都,它有这么大的经济体,也有这么大的科技含量和金融含量,这么多的金融机构的数量、而且总部都在北京,有一个在北京做自己的交易所这样的理想,完全可以理解,而且这个理想很强烈,很多年了,所以我很高兴看到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
至于说北交所的定位本身,我觉得也很清楚了,它是服务小企业,但是它是能够成为参天大树的,科技的含金量更足。我觉得他们三家一定会找到这种错位的发展,因为毕竟都在中国证监会的统筹管理下,一定不会让他们无序的竞争。竞争是肯定有的,但最终的话在中国监管下,会找出一种适合大家的发展方式。
作者:秦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黄海宁,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